Image Alt
  /  影像故事   /  海口遊雜詠

海口遊雜詠

民國57年(1968年)的某秋日,當時已年屆古稀的三秀園主張禎祥,在小憩中忽然憶起了一段浪漫出遊往事。

遂作十六首【回溯與張偶溪詞長一團遊台頞海濱偷數日之清閒堪歎駒隙光陰將歷四紀而且同遊者尚存無幾不勝惆悵感慨雜詠】以紀念四十多年前、和好友張進國醫師、曾振先生同遊海口的年少經歷。

張禎祥(照片中第二排左二戴帽者)、張進國(第二排左三戴眼鏡者)與海口的村民合照,可以看見當時的漁村生活樣貌。

其一:
回溯偶溪約友儔,秋深途遠海濱遊。馬嘶村外如傳報,爭出歡迎且繫舟。

其二:
三面滄溟一似渠,聚居渚上便於漁。方壺何處無須羨,領此風光意自舒。

前十二首詩中,張禎祥回憶了遊覽之見聞感想,若搭配當年留下之寫真,即使是後來的我們也稍稍能感受到海濱生活的風光樣貌吧?詩人好友們,在地主招待下,搭上竹筏到近海潟湖中去撈蛤蚶、吃生猛海鮮,好愉快愜意…

然而,後四首詩的情緒急轉直下,寫下了張氏對人事已全非的感慨。

他的吉光片羽。

張禎祥(右三戴帽者)、張進國(右四戴眼鏡者)、曾振(右二戴太陽眼鏡者)一行與海口的仕紳友人合照。

其十四:
仝遊舊雨憶溪鄉,一憶難禁一斷腸。歿者居多存者別,早經死盡馬成行。

其十六:
人亡情在溯鷗盟,畏度雙溪歲幾更。雖有輕車堪代馬,那堪觸景便悲生。

詩中講述當時出遊的幾位好友(多是溪口人士)已離開人世,使張禎祥將大埤怡然村到溪口這短短幾里路,視為畏途。令人讀來惆悵不已。

張禎祥、張進國(影中最右艘竹筏中戴帽者)一行人搭上當地漁民的竹筏,至近海捕撈海產。

時光快轉、自詩成之後又是五十多年過去,照片中紀錄下的光影,不想已是近百年前之物事了。

台南善化人,畢業於輔仁大學廣告傳播學系,曾就讀台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碩士班。專職平面設計師,業餘文字、歷史、美術、插畫自由工作者;近年因緣際會回到位於雲林的外婆的後頭厝,協助整修、規劃擁有百年歷史的老家,在林泉之間與老事老物為伍。

三秀園logo

週一、週二:休園
週三~週四:接受團體預約
週五~週日:一般參觀無須預約

每人100元
導覽費每場 1500元

雲林縣大埤鄉怡然村怡然路26號
(05) 591-7033